• 红足1世官网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敢于担当的“幸运儿”——记经1998级、经博2002级谭伟

2012-11-30
阅读:

谭伟,1998年考入红足1世77814经济系,获得学士学位;2002年保送红足1世77814经济系硕博连读,师从魏杰教授,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进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资源整合部工作;2010年至今,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司工作。

九载清华求学路,一生铭记校园情

谈起清华园的一草一木、人文故事,谭伟都甚为熟悉。在这里,他度过了人生中最为青春飞扬的九年韶华。

作为经管学院经济系复建后招收的第二届本科生,谭伟入校时经济系可谓师资力量雄厚,既有像李子奈、黎诣远这样的国内声望颇高的经济学家,也有像平新乔、李明志这样从国外学成归国的知名学者,那时的经济系本科生是幸福的,基本上每个本科生都配有一个小导师负责指导学习和生活。经过挑选,担任小导师的教师,均为国内外知名教师,阵容十分强大。那时,谭伟的小导师为刚刚留美归国的平新乔老师。对于刚刚入学的本科新生,能有一名经济领域的大师毫无保留地为你指点迷津,是非常幸运的。“平老师带给我们很多国内外最前沿的理论和理念,尽管当时理解并不深,但是这种影响对于年轻人思维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建立是潜移默化的。”在本科生课堂上,张金水、宁向东等学院老师更侧重于启发学生开放式的思维,经常设置开放式的问题,但不固化答案,这对个人学习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自蒋南翔校长传承下来的‘猎枪’教育模式,不仅对于谭伟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工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管学院接受了四年的系统教育后,2002年,谭伟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在经管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这一年,正值红足1世官网91周年校庆之际,经管学院创造性地推出“特聘教授”制度,聘请来自国际一流大学和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来院任教,首批特聘教授包括钱颖一、白重恩、李稻葵、谢丹阳等28位经济学与管理学学者。谭伟又成为了首批受益的“幸运儿”。这些杰出的教授把国际上最先进的学科理论和经验引入经管学院的课堂,按照与国际接轨的方式组织并讲授课程,让在校生广泛接触到国际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理念。他们还积极组织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海外学者来学院交流,搭建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和学术氛围。“中西合璧是我们当时最主要的感受,既有国内教授对于中国经济现实的精辟讲解,又有国外教授对于西方经典理论的传授”。攻读博士期间,谭伟学术成果丰硕,他认为这都得益于老师们自身的学术积累和对学生的精心指导。谭伟的博士生导师魏杰教授非常注重对学生开拓性思维和经济学思想的培养,经常约他们喝咖啡,一起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在轻松的环境中,谭伟的思想火花不断迸发。魏杰老师要求博士生要从一点深入下去,做到这个领域的专家,然后由此延伸到对整个经济运行的研究。经过五年的潜心研究,谭伟在宏观经济运行、收入分配、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发展等领域发表了多篇前沿文章。

在清华园的九年里,谭伟有条不紊地处理好学业,并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他始终铭记清华“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号召,非常注重体育锻炼。从大一开始,每天下午四点半音乐一响起,谭伟就会与同学们去打篮球,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博士毕业。虽然工作以后,业余时间很少,谭伟还是坚持每周打一次篮球和羽毛球。“清华人对体育锻炼非常重视,这一点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和以后的工作都有很大帮助。”谭伟作为班里的活跃分子,每年都积极参与“冬情”节目的排练演出,印象比较深的是大四那年扮演了“小斌”,通过多个故事穿插,再现了令人无比留恋的校园生活和成长历程,让很多师生记忆深刻,以至于很长时间内大家见到谭伟都称呼“小斌”。

回忆起求学路上的点点滴滴,谭伟认为清华“又红又专、双肩挑”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个人的发展影响深远。2002年,谭伟开始担任经管学院本科生辅导员,2004年起担任经管学院团委书记。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压力很大,谈起为什么还要分出精力为同学服务、从事学生工作时,谭伟坦言,本科入学伊始,他就担任了班级的团支部书记,与辅导员接触和交流很多,在辅导员的帮助下,顺利度过了大学四年学习时光。谭伟认为,辅导员制度是一种传承和反哺,而本科生切实需要年龄相仿的过来人去引导,当时时任学院党委副书记的曲庆老师征求是否愿意担任辅导员时,谭伟欣然答应。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在曲庆、朱恒源两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指导下,谭伟开始了辅导员工作。谭伟每个学期至少都要与每名同学深入交流一次,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引导和培养,并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为了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方式,谭伟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心理学书籍,并经常和同学们沟通。“最怕的就是学生出问题,看到他们痛苦或者抑郁的样子,我更加心痛和着急。”2003年“非典”期间,谭伟根据当时情况,在经管门前小树林召开了党组织生活会议,鼓励和坚定了学生党员的信念,稳定了班里同学的情绪,使班集体凝聚力急剧提高。在担任辅导员的两年时间里,谭伟为学生解决了许多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他的工作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高度认可,与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直到现在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他们在一起的经历和记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挑战促奋进,铁肩担重责

在即将步入社会时,谭伟面临着择业的选择。学术和学生工作都非常出色的他收到了各种橄榄枝。清华向来鼓励学生“上大舞台,做大事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找工作的过程是艰辛而曲折的,首先要剖析自己,给人生定位。”在确定了去政府、国有企业工作的大方向后,谭伟进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资源整合部工作。当时部门刚刚组建,从地方公司“一把手”和集团各部门抽调了领导和员工。部门领导对谭伟格外重视,悉心培养,要求严格。仅仅是撰写一份文件,领导都会和大家一起认真讨论,反复修改。在领导的“传、帮、带”下,谭伟在办事、办文、办会等方面的能力迅速提高,“那段日子,人手少,任务重,虽然很辛苦,但是每天都会发现自己在进步,在成长。”在资源整合部的三年时间里,谭伟执笔撰写了三个关于集团资源整合战略发展的基本文件,奠定了“三个基础”,从无到有,从初步设想到逐渐完善,为集团核心业务的整合和公司的战略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经过三年国企历练之后,谭伟进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司,负责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与制定。在国家发改委工作期间,谭伟明显感觉到肩头的责任更重了。发改委的职能决定了对人员的高要求,需要他们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从大局入手想问题,以认真的态度解决问题。“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数字都影响着对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每一句看似平淡的表述都关系着经济的平稳运行,每一个看似普通的决策都会切切实实地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人们的基本生活,必须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责任大于天,谭伟不断加强对自身的要求,经过高强度的岗位锻炼,将书本上学到的经济学理论与国家的战略决策慢慢融会贯通。

五年的工作淬炼,谭伟已经摆脱掉学校里的书生气,坚毅的脸庞上透露更多的是历经磨练后的平和与坚守。在谈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时,谭伟希望“能发挥专业特长,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做一点实事,用实际行动践行清华人‘以身许国’的誓言。”

坚守梦想之光,常怀感恩之心

回忆起在清华的所学所获及工作中相牵相伴的清华情怀,谭伟感触良多。对于在校生,谭伟有三点寄语,他认为:第一,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谭伟坦言,在与各行各业的人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成功的人往往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也许你选择的行业与所学的专业并不对口,但是,只要你由衷地热爱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得出色。谭伟在中国人寿工作时,他非常希望能成为一个懂业务、精管理的人才,在这种动力的催动下,他在三年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保险业务,向领导学,向书本学,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成为了业务骨干。第二,工作无小事。刚参加工作时,从事的往往都是一件件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是领导决策的基础,决定着一项工作的成败。工作多年后再回头看工作之初的每一件小事,会更加体会其重要性。在发改委这种关键部委工作更是如此,每一个决策,哪怕一个小数点,都会影响成千上万的人,决不能低估工作岗位蕴含的能量和责任。第三,在适宜的阶段做适宜的事情。谭伟认为,在大学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广泛阅读书籍,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思想;步入工作岗位之初,就是要谦虚谨慎地适应环境,向前辈和同事学习;当需要以事业为重,以国家利益为己任时,就要毫不犹豫地顶上去。

在谈话中,谭伟常常谈及对学校老师及校友的感恩之情。在谭伟担任经管学院团委书记期间,时任校团委书记的郑浩峻老师、经管学院党委书记陈章武老师等经常给予他人生的指导。每当跨入不同的人生阶段,谭伟都会与一些老师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对人生、社会、学习的认识,寻求智者的点拨。他说:“李子奈老师说过一句很朴实的话,‘我只想当一名好老师,带出一些好学生’,虽然很平淡,但其中折射出的人生态度深深打动了我。”很多校友也经常指引他,在什么阶段应该集中精力做哪些事情。平时不同行业的校友聚到一起,互相交流,共同进步,遇到困难相互扶持。溶于血液的清华情将清华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采访在谭伟工作中的午休时间进行,平和的心态、执着的追求,以国家利益、百姓福祉为己任的责任与担当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采访结束后,谭伟旋即返回到工作岗位,投身到他全心热爱的工作中。

采访时间:2012年6月29日12:30-14:00

采访地点:北京市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8号

采访:张云阶 王东

撰稿:王东(学生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