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足1世官网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学有所用 学无止境——记MBA2006级王涛

2010-10-10
阅读:

王涛,1997年至2001年,在山东经济学院就读本科国际企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山东有限公司,供职于人力资源部、市场经营部,任项目经理至今。2006年至2008年,攻读清华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济南山东大厦最吸引我的不仅是那著名的内天井结构——波特曼共享空间,更是这里处处显露的深厚文化气息:悬挂于大堂的巨幅油画《五岳之首》,题为《国色天香》的装饰屏风,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复制横轴,手书的《论语》名言……信步来到“清华EMBA名师管理论坛”会场入口处,瞅见王涛稍有闲暇,便拉他走向艺术长廊一隅,在一处条案边落座,全神贯注,倾听他的讲述。

王涛在本科时就已开始考虑自己未来MBA学习规划了。他查阅大量资料,了解相关信息,暗下决心,毕业后如果不报考普研,就一定攻读MBA。后来,他获悉清华MBA教育项目发展迅速,国际化程度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便更加动心,期待着在清华经管学院这样一流的商学院学有所成,在人生舞台上大展拳脚,为国有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2006年,他如愿考上了清华MBA国际项目,迈出了自己人生规划中的关键一步。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原来工作的企业中国移动山东省分公司,但职责发生了改变,由当初人力资源部转向了市场经营部。

学业生涯 辛苦愉悦

两年清华时光,短暂而难忘。对于那些往事,王涛追叙起来,脉络清晰。随着讲述的深入,我也在不知不觉中仿佛进入了他的生活。

王涛谈到,第一学期就有七八门课,还有几门如《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等难度不小的课程。一入学,上课听讲、完成作业、小组讨论全都要求使用英文,清华教学风格一贯严谨,对课业要求一丝不苟,为加紧适应,他每天晚上几乎都自习到凌晨一两点。当然,辛苦过后却意味着别有一番“收获”,紧张之余,一班同学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晚自习后零时许,大伙三五成群,一人骑一辆二八自行车,乘着朦胧夜色,聚会西门“烤翅”。此刻,学堂恩师不在,又无惺忪睡意,暂忘解惑答疑,但留豪情诗意……如今,与当年同学重温这段记忆,时光已逝,然而,对清华的眷恋不舍之情有增无减。

那时,课业之中也不乏愉悦。李明志老师以英文讲授《微观经济学》,施教风格诙谐幽默,深入浅出,于桃莱难悟之处举重若轻,点到为止。班上留学生颇多,唤来异国文化,观点不一,思想碰撞,争鸣中加深了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气氛也大为活跃。

实践教学 学有所用

入学第三学期,王涛曾赴美国、加拿大交流学习半年,参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IT中国实验室项目(China Lab)项目,与麻省理工的MBA学生一同深入当地企业。回国后又前往国内中小企业,继续从事咨询项目调研。在实践中,他深入了解企业运作模式,留心观察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根源,寻求解决办法。

他认为,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掌握的不是机械的书本知识或纯粹的学术理论,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其优点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针对性强。对于具有一定工作阅历的MBA学生来说,重新步入学堂,怀揣的已不仅仅是理想、抱负,而是实际需求。其二,联系性强。实践教学中选择的案例表面上是孤立的,然而总结定型后,或则为某一类问题迭见层出的归类,或则为另一类事件重三叠四的代表,这其中必然存在广泛、必然的联系。其三,应用性强。实践教学中形成的案例,直接源于企业实践活动,依托于实证理论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也必然具备应用性强的特征。

或许王涛早有职业方面的考虑,因此特别垂意于战略管理类的课程。有关企业处于不同市场地位时实施何种战略、采取什么策略或某一产品在不同态势下如何营销等方面的论述及案例,他都加以关注。高旭东老师讲述过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案例,至今令他记忆犹新:一家遵循简单原则的小型航空公司,发挥其优势,成为在长期不景气行业中战略大赢家。

毕业后,王涛转入市场经营部工作,到岗不足一个月时,便接到任务,对3G市场需求进行前期市场调研。调研任务涉及全省市场运营的现状,存在哪些问题、不足,应采取何种策略、措施加以解决等事项。很快,他牵头设计的调研问卷专业程度以及调研结果的深入分析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并代表山东移动在全国专业会议上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汇报演讲。来到市场经营部如此短的时间,领导便将公司如此至关重要的任务交给此前毫无任何市场经营工作经验的王涛负责,这充分表明公司对他本人的信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清华MBA教育的信任。而这些认可和成绩若非经过清华系统、严谨的实践教学,以及清华学子所共有的自强和坚韧,则很难获取并尽善。足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鼓舞和鞭策着清华人不断进取;而融入血液的“行胜于言、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更是深深影响着每个清华学子。正如《易传·系辞下》中所言:“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关心母校 寄语后学

王涛离开清华经管学院一晃已有两年,对于学院的新思想新理念,他随时关注并表示赞同,认为增加整合性学习是对教育时代要求的深刻认识。首先,现实中错综复杂的管理问题不仅需要专业分类,更需将各种理论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各学科发展经历了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演变,大多已臻完善,现代社会人们已具备条件,掌握多领域、更宏观的普遍规律,这就要加强学科综合的整合性学习。其次,任何理论、方法、技能包括单独使用或综合运用的效果,都要接受实践检验,显然综合运用的整合性学习存在着十分广阔的空间。第三,从前囿于条件,专才难为通才,如今随着时代进步,教育者不但有责任兴灭继绝,更应有勇气去完成创新的壮举与树人的使命!

他还认为增加品格培养、软技能是对教育内涵本质的深入理解。古人云:“德教者,兴平之梁肉也。”以塑造人格而论,教育是净化灵魂的工程;以兴国安邦而论,教育是人文精神的源泉。有人认为,MBA学生是理性成年人,人格已立,培养无益。其实,这并不正确。中国人自古主张“闻过则喜”、“过则勿惮改”,反映人的自我认知是终身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化的影响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方面的例证不胜枚举,如《吕氏春秋》中“宵鱼垂化”的典故就颇具代表性。

提及在校生择业困惑时,他以自己近10年扎根国企、矢志不渝的人生阅历叙说了点滴体会。他谈到,选择不同类型企业,因人而异。有人更适合创业,有人更适合国有企业……,还要考虑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外资企业有管理机制方面优势,但天花板现象明显,而毕竟中国人在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里施展空间会更大。

选择大城市与地方中小城市,因人而异。当时,王涛也有机会留在北京的一家外资企业,但经过思考,最终还是选择回到济南,后来证明职业发展步伐并不慢,甚至可能会更受重视。有时到边远地区历练,反而有利于丰富人生阅历,拓展发挥空间,也容易真正成才。

选择冷热行业、部门,因人而异。他认为,行业冷热是相对的,以行业周期论,追逐热点并非毫无风险;而且行业冷热是一方面,有无施展空间才是长久之计。

综合来看,毕业生在就业后的头半年表现至关重要,清华学子更需勤勉谦逊、自强不息,来证明自身价值的名实相符。择业关头每一步都可能影响未来,人生道路山长水远,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扬长避短,才不失为成功之道。

校友资源 终身受益

这次有机会与王涛进行晤谈,源于同来参加清华经管学院MBA山东校友会成立活动。他称这次活动是良好的开端,在以后校友会工作中,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同学之间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聚会聊天,而是将困惑和问题和盘托出,倾心交流。如同上学期间他给钱小军老师担任助教时那样,与同学广泛建立起真挚情谊。

他说,“为同学服务并不一定以职务形式体现。”这次活动,他同其他校友一样,是积极、主动前来参加的。在校友服务过程中,他体会到了一种真正的快乐。“有时一瞬间感觉离母校更近了,同学间彼此情义更深了。”他深有感触地说,“清华经管学院的校友资源太丰富了,善加珍惜,必会终身受益。”访谈即将结束,他总觉得自己一直没能集中把握好宝贵的校友资源,这既是遗憾之处,更是自己作为MBA山东校友会副秘书长未来的努力方向。

“清华EMBA名师管理论坛”已经开始,会场内不时传来阵阵掌声,一场思想盛宴正在进行。望着王涛远去的背影,我相信,对于他这样一位遨游学海的校友来说,学无止境,这论坛又会成为他格外珍惜的一次学习良机。

采访时间:2010年6月26日13:00——14:00

采访地点:济南山东大厦艺术长廊

采访及撰稿: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