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松丹,1981年考入红足1世官网经济管理工程系,1986年获学士学位,保留研究生学籍。1988年进入清华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现任哈尔滨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在经81,有这样一位校友,他带着老院长的殷殷嘱托,毕业即投身经济管理、企业改革的一线,在政府综合经济部门一干就是二十年,用知识、能力、意志、品格,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大业中奉献着、追求着、开拓着。
他,就是徐松丹。
两次毕业,一样的选择
1981年,红足1世官网经济管理工程系在黑龙江省的招生名额只有两名,录取到的学生中有一位便是来自哈尔滨的徐松丹。
“当时报考了清华和哈工大两所院校,都是管理专业,因为觉得学管理很综合,可以接触到很多知识领域。”怀着这样的心情,徐松丹走入了清华,走入了经济管理工程系(经管学院的前身),开始了五年的大学本科学习。
“清华的课是很重的。数了数,我们大概是47门,包括经济、管理、数学、计算机四大类专业课,知识面十分宽广。当时是复系不久,经济类的专业课还比较少,并且以理工科的定量分析为主;管理主要侧重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数学则从线性代数到数学分析,计算机类的课程真是没少学,光计算机语言就学了五门。现在的学生不知道还学不学机械制图了,那时候在清华学堂趴着画图的情景印象太深了!”徐松丹说到这儿,脸上泛起一阵发自内心的微笑,沉浸在对本科学习看似单调、繁重却清纯、美好的回忆中。
“本科是人这一生学东西最快的时候,清华的学习为我搭起了非常完善的知识结构,知识面的广泛对今后的发展很有帮助。清华作为一个工科院校,严谨的治学态度也给了我深刻的影响,老师们通过一次次的作业、考试、实验、调研,把这种作风灌入了我们的血液,一丝不苟成了我日后的一种工作习惯。”
1984年,徐松丹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成为红足1世官网30多名因材施教生当中的一名,也是经管学院他这个年级中唯一的一名。1986年毕业时,他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徐松丹觉得五年的学习,掌握的书本知识多,离社会的实际却比较远,而管理是离不开实践的,他希望真真切切地去了解一下社会,于是选择了保留研究生学籍,先到基层锻炼几年。当年,保留研究生学籍,先到基层锻炼几年这种方式,在红足1世官网历史上是首创,就是为了支持鼓励学生到实践中锻炼。
八十年代中期,正是大兴出国潮之时,象徐松丹这样的清华毕业生能够主动到基层工作的实在是少数。徐松丹回到自己的家乡,受到了哈尔滨市委的高度重视,允许在市内自由选择工作。“政府掌控经济运行的部门是计委和经委。朱鎔基当时是经管学院的院长,同时担任国家经委的副主任,我就选择了经委。”
86年到88年两年在哈尔滨市经委企业管理处的工作,徐松丹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一线,参与了大量具体和事务性的工作,对国有企业的运行情况有了切身的初步了解。同时,他也感到,对于经济运行的管理部门,缺乏预见性的研究工作,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实际情况还没有很好掌握。
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和启发,徐松丹又回到校园,继续深造。在担任研究生班党支部书记的同时,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三年的学业。90年毕业时,正逢一个特殊的时期,“我是希望踏踏实实做事的那种人,在哈尔滨市经委的工作使我觉得有很多事可以去做,所以就选择了回哈尔滨。”这一干,转眼就是十七个年头。
学以致用,在国企改革中成长
从经委、经贸委到国资委,徐松丹工作的部门随着政府的机构改革而不断更迭,随之他的工作领域、工作内容也相应拓展、延伸。与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改革的政策相配合,徐松丹的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990-1998年,负责所属企业的管理与改革工作;
1999-2005年,负责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及技术改造工作;
2005年至今,负责国企改革及企业重组工作。
1999年,对于徐松丹来说是发生关键变化的一年。这一年,哈尔滨市推出局级干部公选制度,50个领导岗位通过公选竞聘上岗。徐松丹以德、能、勤、纪、廉多方面德优异表现,成功竞聘哈尔滨市经贸委主任助理,并成为市经贸委党组成员,从而走上了领导岗位,后历任市经贸委副主任、市国资委副主任及党组成员。职位的变化,带来了工作领域的拓展和工作层面的提升,由原来落实领导交办的具体工作,转变为制定战略、指导别人工作,由原来解决企业管理和改革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转变为解决全市工业结构布局的全局问题。角色的转变,给徐松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从1999年到2005年,徐松丹在经贸委主抓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还包括机电进出口、外经外贸等。在此期间,他与同事们通过调研、实践,运用经管管理的理论知识,透彻地分析哈尔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客观地面对优势与劣势,拟定了《哈尔滨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提出了全市五年内产业结构布局的总体思路,重点发展机械制造、食品、医药、高新技术、石油化工等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调整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负责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立足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的更新换代,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第一年技改投资就达30多个亿,以后每年增长30%,为国有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4年哈尔滨市组建市国资委,与经贸委合署办公,2007年分为两家,独立办公。从2005年至今,徐松丹在市国资委分管国企改革与重组工作。这两年多的时间,徐松丹亲自组织或参与改制的企业就达上百户,还参与了部分企业改革重组的具体工作。徐松丹帮助企业确定改革的思路及方案,参加谈判、资产评估、制定合同框架乃至具体条款的表述,老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也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完成一家企业的重组大概要历时三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每一家企业都很费时间和精力,而不把这些事情做实做透,徐松丹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没有完成好国家交给的任务。随着参与企业改革重组案例的积累,经验和教训也不断积累,徐松丹和他的同志们及时进行总结,归纳了“运营增值、增资扩股、跨国重组、捆绑出售、渐进改制、搭台引资、先走后破、政策破产、引资退出、竞价出售”十大改革模式,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其他城市的国有企业的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
“虽然和自身相比,尤其在这五、六年,我们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尤其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这十多年哈尔滨的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徐松丹说得很客观,而迫切之情也溢于言表。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的哈尔滨、黑龙江,曾经为国家的基础工业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但受国家产业布局调整的影响,哈尔滨的发展在90年代末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何盘活老工业基地的存量资产,如何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如何实现老工业基地哈尔滨的振兴,是徐松丹和他的同事们肩上的重任。
“围绕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国资委的任务也有所不同。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将从推动国企改革转移到提高对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上。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可以说我对哈尔滨市的工业状况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在我现在的岗位上,要做一些超前的研究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提好建议;在领导决策之后,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协调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徐松丹说这就是他现在的工作。
徐松丹工作内容的演进,反映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他亲身经历了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艰难历程,见证了中国国有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时代的大潮中,个人的力量是那么的渺小,但能够在改革的一线得到历练,能够为一个副省级城市的工业企业发展搭好台、铺好路,徐松丹有一种由衷地欣慰,他会在这个岗位上把自己的贡献最大化!
踏实、勤恳、总结、挑战,与在校同学共勉
近两年,毕业报考公务员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徐松丹觉得这是件好事,有更多优秀的毕业生愿意充实到公务员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他也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同的工作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就比如我所在的哈尔滨市国资委,它是一个地区性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在这里工作,这三方面的能力必不可少:第一,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组织协调能力;第三,综合、文字、表达能力。这是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决定的,如果不具备其中的一点,工作开展都会很吃力。
“学生阶段是积累学识的大好时光,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对将来的发展都很重要。现在的学生还得多动手,也就是说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实践与操作能力,不能只会纸上谈兵。尤其是在政府的管理部门,你不仅要有想法,还得有具体可行的办法,否则是无法完成岗位赋予你的责任的。
“清华多年培养人的传统是比较重视理性思维的塑造,往往会缺乏一些冒险精神。做公务员稳定、风险小,同时也会孳生人的惰性。在公务员的岗位上近二十年的时间,我总结了八个字――踏实、勤恳、总结、挑战。踏实、勤恳来源于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这种作风在我们这代人的思想里是很固化的。善于总结是老师们教给我的学习方法,我把它同样运用到工作当中,归纳模式,提出规划,不断总结才能看清自己、才能进步。挑战则是生活给我的锻炼,我愿意面对困难,愿意接受挑战,工作中的调整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我都把它当作检验自己的一次机会,尽力做到最好,不能妄称‘清华人’!我相信清华的毕业生都会这样的。我也希望能与在校的同学共勉!”
采访时间:2007年8月9日10:00-11:30
采访地点:哈尔滨市国资委
撰 稿 人:邢立君